服务热线
0532-87755866
走进位于莱西市姜山镇的海氏海诺工业园区,路旁两侧摆满的等待发货的口罩包装箱引人注目。
海诺生物副总经理赵辉表示,虽然不美观,但是没有办法,物流园已经爆仓了。
这就是11月初,一家龙头口罩企业在后疫情时期的一个注脚。
1、从零基础到行业第一
海氏海诺是一家“隐形冠军”企业,主营的创可贴等医用敷料在全国销量第一。董事长麻兆晖20年前以7万元起家,从创可贴入手,从无到有开启了海氏海诺艰苦创业的历程。
中国最早的创可贴是由美国强生公司引入的“邦迪”。当时的创可贴每包100片,方便了生产厂家,但不论是商家还是消费者都觉得很麻烦。海氏海诺将创可贴做成小包装,渐渐被消费者和商家认可。
在赵辉看来,海氏海诺能取得今天的成就,坚持创新是非常大的因素。虽然产品的科技含量不是很高,但通过不断创新产品引领市场,是海氏海诺在发展之初就不断进行的尝试。
当时的创可贴颜色单一,都是“肤色”。2005年,麻兆晖在日本开展会时发现了带卡通图案的创可贴,敏锐地意识到这是未来的发展方向,率先在国内推出了卡通型创可贴,开行业之先河,很快做到了全国第一。后续还签约了美国华纳的 Tom&Jerry ,成为海氏海诺卡通形象新代言,走上了国际化道路。
当海氏海诺的创可贴在国内小有名声之时,当时的龙头老大强生公司要拿几千万收购当时仅有几百万产值的海氏海诺,被麻兆晖拒绝。在他看来,通过努力,海氏海诺有信心把品牌做起来,不用几年就能赚到这些钱。而现在,这个目标早已超额实现。
董事长麻兆晖不是专家,但是一个有心人。他能够很快发现消费者的痛点问题,然后针对性地改进产品,将微创新做到极致。
创可贴诞生之初的用途是直接包敷伤口,但从卫生角度来看,缺乏一道消毒的手续,有可能引发伤口感染。针对这种情况,海氏海诺发明了小型创伤应急包,也就是消毒棉棒加创可贴的组合,可以对伤口进行规范处理。像这种“微不足道”的创新数不胜数,一片简单的创可贴,海氏海诺可以对其“大做文章”,奠定了其作为行业龙头的基础。
如今海氏海诺拥有70余个创口贴品种,去年,海氏海诺生产创可贴达到36亿片,今年预计超过40亿片。全国销量占比超过12%,市场份额全国第一。
2、疫情带来了什么
说到口罩,很多人都会好奇,口罩生产商在疫情期间是不是都发了大财?
据悉,去年全年,海诺生物营收2.9亿元。今年1~9月,海诺生物营收5.6亿元,口罩贡献了一半以上。从营收数据来看,疫情无疑为企业提供了高速发展的机会,但也是对企业生产能力的考验和企业社会责任感的体现。
在疫情初期,熔喷布从每吨不到2万元,涨到五六十万元,高峰时期接近100万元,并且无货。一条口罩生产线从18万元,涨到近200万元,与口罩一样受到管控,有钱、有批条也买不到。
口罩的耳带、鼻夹等上下游配套物料同样短缺,配套跟不上就得停产,于是海氏海诺投入近100台耳带生产机,自己生产。
一方面,最初以每只1.2元的出厂价格供应给政府,而市场价同期在3~4元。另一方面,来自全国各地的车在海氏海诺大门前抢货,只要有货,多少钱都要。可以看出市场的火爆与疯狂。
这的确是一段“躺赚”的时期,如果只盯着赚钱,营收肯定会超过10亿元。
疫情期间,海氏海诺累计为青岛援鄂医疗队、武汉红十字会捐赠了价值超过1000万元的抗疫物资。海氏海诺所有资源都用在了口罩生产上,工人三至五倍的工资,翻了几十倍的原料,各个环节的成本都在上涨……
后疫情时代,口罩的需求下降,一些跟风做口罩的企业停工停产,但海氏海诺的口罩产量依然上涨,供不应求。去年同期每天只有十几万只,一年不到1000万只,而现在,一天就生产500万只。“现在是让订单追着跑,每天加班加点,欠客户的口罩四五千万只。”赵辉透露。
虽然海诺2018年才生产医用卫生类口罩产品,但是为数不多的可以生产二类医疗器械口罩的企业。这需要企业的高投入,以及漫长的审核周期。不是一个小企业在短期就能做到的。
海氏海诺口罩的生产环境达到了国家二类医疗器械的生产标准,企业内部搭建了国家级标准的实验室,投入了高端设备和大量人员,对每一班次的产品进行检测。相比之下,很多企业的口罩生产环境都不达标,产品没有办法起到很好的防护作用,只能算是安慰剂。
即便对耳带、鼻夹这种配件,海氏海诺也做到了精益求精。莱西周边虽然有做耳带的企业,但产品达不到海氏海诺的要求,比如缺乏弹性等问题,海氏海诺被逼着亲自上阵来做,最终做到从无纺布开始,到熔喷布,再到耳带、鼻条等全覆盖,形成“熔喷布生产线+口罩生产线+第三方检测服务”全产业链。
小小的口罩并不含什么高科技,但做好同样需要用心投入。
留心一下可以发现,海氏海诺的口罩一直是各大电商平台的热销品牌。海氏海诺一靠质量,二靠品牌,在消费者心中塑造了良好的口碑,这才是疫情带给海氏海诺的真正的收益。
3、前景一片向好
疫情给企业带来的“虚假繁荣”不可持久,口罩总会碰到天花板。
赵辉也表示,希望疫情赶紧过去,口罩只是低端创新,企业长久发展还需要通过提高科技含量,提高企业附加值。
目前,海氏海诺517亩医药园一期已经动工,计划投资超过16亿元。未来新建厂房将达到三类医疗器械生产标准,也就是医疗器械生产的最高级别。同时进行生物医药、新材料、智能制造等项目的研发,已经签约15个项目,预计2024年医疗产业园项目年销售过100亿元,将会是青岛生物医药产业的新高地。
作为一家高新技术企业,海氏海诺每年研发投入占比4.2%。已经和中国海洋大学海洋医药生物研究院合作,生产海洋生物类的甲壳素、硅酸盐类的产品,致力于海洋生物资源高值利用。和军科院合作研发伤口快速愈合类的产品,涂抹后八小时内即可使伤口愈合,目前已经作为药品申报,到了二期临床阶段。
海氏海诺在引进人才方面同样不遗余力,现拥有博士团队超过16人,以“不求为我所有,但求为我所用”的态度,和四位院士展开合作,进行新品研发。是莱西最早引进海外高端人才的企业,引入惠觅宙博士,在B-HA、酵素酶膳食粉等领域合作攻关,进行成果转化。
在海氏海诺流传着一句话:“开放的思想比鲜花更美丽。”正是开放包容的心态,使海氏海诺才从无到有,从弱到强。莱西现在形成的相关产业链条,都是海氏海诺培养的人才做出的成果。海氏海诺以公司入股的方式让年轻人去做,提供厂房、注入资金,技术人才只要带着技术干就可以,做成了有股份,有分红,至今已经有十多家分公司。
今年是海氏海诺实现跨越式发展的一年,前景一片向好,驶入了发展的快车道,上市规划已经提上日程,其为健康事业尽力量,为社会发展作贡献的理念不断得到彰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