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创投学院实践课堂 | 赵心耘:创业企业融资的逻辑 |
创业投资者觉得“资本寒冬”太过漫长 而资本则在感叹遇到了“项目荒” 其实可能都是因为没有对上眼 曾经融过资的创始人说:找投资就像谈恋爱 颜值 —— 项目 人品 —— 人品 恋爱观 —— 融资观 经营者:最近我们急着想融资,能不能帮忙找投资者! 问:为什么要融资,你们现在的项目不是挺赚钱的吗? 回答:我们想再做一个延伸项目。新项目我们可以释放25%股权。 问题出在哪? 融资的优序逻辑是:内源融资——债权融资——股权融资; 一、“人”重于“事” “人品”重于“颜值“ 投资项目最大的风险来自于“人” 二、怎样表现你的“颜值” ——理解资本判断BP的逻辑 投资人怎样看项目: 1、价值 2、风险 产品能大卖,就是有价值的项目吗? 有经营价值的不一定有投资价值 说好你的“价值”故事 好的叙事逻辑: 1、不能违背形式逻辑(三段论); 2、不能违背常识(“前提”必须能被普遍接受); 3、常理之中,意料之外; 创业机会就在突破“普遍公认”: (1)环境变了,“常识”也会变; (2)普遍认知中会存在以前大家都没注意到的误区; BP的一般范式: 品牌/Slogan、背景/需求/趋势、痛点/问题、一句话解决方案、目标用户、具体解决方案(产品或服务)、服务渠道、核心资源/优势/差异化、产品现状/产品数据、财务数据、下一步计划、未来愿景、团队介绍、融资计划、联系方式; 对应的要素:(BP三部曲) 外部环境——内部实力——行动计划; 所有的BP都是为了说明:(BP范式的底层逻辑) 1、如何去获得或改变可掌握的资源(内部实力),抓住机会或化解威胁(外部环境)(能不能做成?); 2、如何保障和持续商业利益,而且这种商业利益是足够丰厚的(值不值得做?); 为什么能做成(团队及资源) 1、这是一件什么事? 2、谁在干这件事? 3、凭什么你能干成? 怎样描述“卖点”? 1、构成“卖点”的不是“利益”就是“风险” 2、对应“利益”和“风险”的是“贪婪”和“恐惧” 3、“痛点”和“痒点”之间并不是楚河汉界 怎样描述“进入壁垒” 1、其他人能做吗? (1)政策(政策性保护或限制规定、准入牌照、其他法律规制等) (2)技术(知识产权、Know How等) (3)商业模式(规模经济、上下游关联、成本控制、运营差异、行业进入时机以及速度等) (4)文化(品牌认同、顾客忠诚度、地域差异等) 2、其他人想做吗? (1)苦活、脏活、累活 (2)“鸡肋” 想做做不成;能做不想做 为什么值得做? 描述盈利模式 钱从哪里来?钱花哪儿去?(BP的核心内容) 受时间约束时的讨论重点: 电梯演讲 5M 在干啥 走廊茶歇 10M 咋干的 咖啡聚 20M 一定能干成 工作午餐 40M 还缺什么 BP会客厅 80M 有机会谈谈“情感”了 “风险”来自何方——资本会担心什么 所有的经营风险,都是投资风险 看看大佬们怎么说的? 史玉柱:创业七种死法 1、融资难 2、与投资方起冲突; 3、有想法难实施; 4、人力资源出现瓶颈; 5、不能坚持; 6、不懂运营; 7、创业团队感到激励不够; 徐小平:创业七种死法 1、好产品,烂营销; 2、好团队,烂风气; 3、同梦不同床; 4、好马配破鞍; 5、没人才也想扩张; 6、预期太高; 7、对客户不敬畏。 三、秉持怎样的融资观? 众里寻他千百度 蓦然回首 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找“爱你的人”还是“你爱的人” 1、估值的基本逻辑: 项目存续期间能创造出的现金流的折现总和 (1)经营活动产生的利润 (2)自有资产变现 (3)新的风险投资 当然也可能会有一些或有收入,比如政府补贴、返税,各种政府或社会组织的奖励、捐赠有时投资方看重的并不是这个项目的直接价值 2、估值有标准吗? 估值只有角度没有标准 3、估值意味着什么? 投资方给出的估值,就是对经营者提出的要求。 企业方接受估值,就意味着承诺了未来将承担的责任。 4、路演时的回答(参考): (1)清楚地告诉评委,项目需要的融资额度是多少; (2)谦虚地恢复评委:我们正想向各位专家来请教项目的合理估值; (3)如果评委一定要追问这个问题,那你打算承担多大的责任,就报多大的估值(不必在意是用怎样的计算公式算的)。 你要的是“父爱”还是“母爱” 父爱——倾向于干涉、规定孩子的行为; 母爱——倾向于容忍、放任孩子的行为; 不必试图去教育投资人: 1、如果投资人是懂行的,对他科普就是一种轻慢; 2、如果投资人不懂行,那可能就是他根本不关心你这一行; ——路演中不要在“痛点”上花太多时间; 融资中要有定力与坚持,当全世界都在怀疑时,你仍然可以选择相信自己! |